來法國之前,我只在一些亞洲國家自助旅行過;每每看一些採訪居住在亞洲的外國人影片時,那些人總是說亞洲人很友善;我總認為那只是一種客套-在鏡頭面前必須要講一些好話,或者講了好話才沒被剪輯掉之類的,因為我從未覺得有哪個地方的人特別友善或不友善。然而,來這裡之後,我完全明白了那和客套一點關係也沒有。

像是買車票時,如果你不會講法文,在法國,售票員可能會用法文告訴你:我聽不懂英文,你應該去找會講英文的櫃檯(可能不存在)買票。(當然,每個地方都有好的人和不好的人,我也遇過友善和幽默的售票員,只是那些極臭的臉與冷漠的態度讓人格外印象深刻。);如果你不會講中文,在台灣,櫃檯人員會用彆腳的英文告訴你等一下,然後找會講英文的同事來幫你。像是如果你拉著行李箱停在街上看地圖看很久時,在巴黎,你很有可能會被搶(尤其是在巴黎北站);在台北,可能會有路人過來問你要去哪裡,幫忙指路。

另外,一個人旅行和有同伴一起,所感受到的是很不一樣的;很多陌生的事情如果有人同行或帶著一起做,也就熟悉了,但要是獨自面對,心臟真的要大顆一點,就像電影<救救菜英文>(English Vinglish)買咖啡的片段,現實當然沒那麼誇張,不過當你發現生活中那些簡單的日常做起來都有點困難時,真的有點無助。這些是待在舒適圈中的人無法也不需要感受到的,而即使在國外生活,也不代表脫離了舒適圈。

我在這裡沒有所謂的中文舒適圈,所以一開始心臟經常要很大顆,現在則好一點點,但要是從可以用英文溝通的國家回到這裡,就又會感覺稍加生份。我和朋友們沒有一個人是來自英語系國家,我們用英文溝通,也嘗試用法文,這是一種生存之道。有時候,一些從未脫離過舒適圈的人,總是喜歡指揮別人應該如何如何,那是因為他們從未能知道自己的傲慢。

 

寫於2018年1月9日。

arrow
arrow

    emmash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